雪山上的英雄连:在雪山上生存也是战斗
资料照片:武警昌都支队特战一中队参加野营拉练。孙辉 摄
四月的藏东高原,春意盎然,万木吐绿。
在武警西藏总队昌都支队特战一中队,一排10年前官兵们亲手种下的白杨树,苍翠挺拔,格外醒目。
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它们不畏高寒,不惧缺氧,茁壮成长。
仿佛是一种寄托和象征,驻地群众亲切地把这排白杨树叫作“英雄树”,把一中队称为“英雄连”。
扎根——“吃,在雪山上是生存,也是战斗”
这确实是一支英雄的连队。
从抗联烽火到南疆硝烟,从陆军序列到武警建制,中队坚决听党指挥,一路南征北战,写满铁血荣光。
2008年12月,原本驻守在广州花都的中队,奉命整编制抽组进藏。
“一棵树都没有。”挥别岭南,马踏雪山,回忆起当年千里进藏的一幕,上士黄元山记忆深刻,光秃秃的荒山,虬曲颠簸的山路,阵阵袭来的高原反应,头昏,胸闷,气喘。
身体和生活上的种种不适,难不倒更吓不倒英雄的连队英雄的兵。
没有水,用肩挑、用背扛,铁皮桶焊在架上当淋浴设备;没有取暖设施,白天靠太阳,晚上靠战友,相互拥挤着取暖;没有厨房,用篷布搭建,劈柴烧煤做饭……
“吃,在雪山上是生存,也是战斗。”为尽快适应高原的气候和生活,官兵们学着吃酥油糌粑。一开始,黄元山跟几个战友怎么也不习惯酥油的味道,吃一次吐一次,他们就互相比拼,硬是强迫自己一口一口咽下去……
就这样咬牙坚持,就这样同甘共苦,在“老西藏”精神的感召下,官兵们很快在雪域高原上扎下了根。
冬去春来。熬过了第一个冬天,他们在营区里种下了那排白杨。
资料照片:武警昌都支队特战一中队官兵进行武装5公里越野跑训练。朱志展 摄
成长——“在战斗中学习战斗,在失败中寻找胜利”
有人说:“在高原,躺着就是奉献。”
中队官兵认为,躺着决不会长成大树,只有经受风雨,向上拼搏,才能枝繁叶茂。
初上高原,中队便迎来与友邻机动驻训部队的对抗比武。首次亮剑,志在必胜。然而,他们却因任务紧张、人员不足等因素,最终以小分惜败。
“不服,再战!”几个月后再度交锋,中队以原班人马应战,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。
“在战斗中学习战斗,在失败中寻找胜利。”永不服输的精神、你追我赶的氛围,是特战一中队薪火相传的“制胜基因”。
“都说高原天气一天三变,可这都变不过中队的龙虎榜。”下士刘春红说,班长和班长比,战士和干部比,指导员也要和中队长较较劲;比考核课目,比自选动作,就连掰腕子也必须分出高低。于是,这“龙虎榜”上两三天就要大变样,许多纪录都在全总队挂了号。
苦练出英雄。2011年,时任排长朱明一战成名:在楼房突击快速应用射击中,他以最快速度打出100环。一位现场观摩的将军激动不已,欣然在靶纸上写道:“打出了英雄豪杰”。
在特战一中队,像这样的“英雄豪杰”还有很多:黄元山参加400米障碍时牙痛难忍,上场前一狠劲把牙掰下来,嚼着一口鲜血奋力奔跑,勇夺第一;中队原排长张豪多年精研苦练,以“任务区搜索行动示教作业”一举夺得“武警部队标兵教练员”……
迎着雨雪风霜,一棵棵白杨傲然挺立;挥洒汗水血水,一茬茬官兵昂首奋进。
进藏以来,中队连续6年在支队年度军事训练比武考核中夺得第一,先后11次参加各类重大军事演习并担当突击主力,单兵专业课目比武创造并保持10项训练纪录。
守护——“用生命托举使命,用行动践行忠诚”
10年风雕雪刻,特战一中队已长成一棵高大的“英雄树”,为驻地人民遮风挡雨,守护平安。
昌都地处康巴高原腹地,地形复杂,多民族聚居,驻地安全形势较为严峻。特战一中队披坚执锐,枕戈待旦。
2009年6月,察雅县发生一起恶性持枪杀人案件。刚上高原的中队官兵奉命抓捕。70公里行军、46小时潜伏,时任中队长曾能新带领官兵在雪山深处“像杨靖宇一样去战斗”。最终,官兵30秒雷霆突击,1名主犯被当场击毙,两名嫌犯束手就擒。
忠于使命,不辱使命。10年来,中队累计出动兵力近2万人次,圆满完成重大任务50余起,抓获各类犯罪分子近百人。
2016年5月11日,丁青县嘎塔乡发生5.5级地震。救援现场,一名藏族老奶奶被石头压伤,急需救治。时间就是生命,可山路狭窄,手抬担架无法通过。
“把担架举在头顶!”时任中队长赵治国果断下令。
险峻的山路,滚落的碎石,让他们举步维艰。半小时后,老人被成功送上救护车时,官兵们已累得抬不起胳膊。
“用生命托举使命,用行动践行忠诚。”2017年老兵退伍前一天,中队恰好赶上重大警卫执勤任务。全体老兵主动请战,昼夜不息。
第二天清晨,离别的时候到了。
白杨树下,老兵们眼含热泪,摘下心爱的肩章和领花,唱着熟悉的队歌,告别这个光荣的集体——
“光荣刻在丰碑上,留下一路英雄歌……”
哦,雪山上的英雄连,好大一棵英雄树。(王玉山、黄桂斌)